加载中...

你要诏书吗?


什么是诏书?

诏书有很多种,它是古时皇帝给臣民下达命令用的,皇帝的第一道命令是登极恩诏,向天下告知朕登基了,并顺带来点大饼,比如自己的执政要咋样咋样啦,王朝要千秋万代啦等等。皇后、皇太后、太皇太后的诏令则称(yì)。此外还有几种特殊的诏书,比如罪己诏,皇帝的检讨书,用于博取百姓同情等政治目的,无下达政令功能,著名的晴天娃娃崇祯就下过六次罪己诏;还有一种特殊的诏书是遗诏,皇帝的遗书,通常情况下是皇帝凉凉后由内阁大臣(明朝前是宰相)代笔,毕竟要遵守阴间纪律,死人不能讲话嘛……

登基恩诏

大家最为熟知的诏书肯定是登基恩诏,这是皇帝政治生涯中第一篇诏书,宣告着继承江山,虽然内容可能都是大臣写的(非常有可能),但也盖不住那继位时的意气风发。

拿清代的诏书举例,清朝诏书的尺寸其实很大,需要两名成人各持一端才能完全展开,不像电视中只是一个小得可怜的小卷轴。诏书的正本要在年号和骑缝处盖上刻有“皇帝之宝”字样的印章,又称为“宝诏”,而为了颁布各地重新抄印的副本称为“誊黄”,没有钤盖“皇帝之宝”印章。判断手中的诏书是正本或是副本,就看年号和骑缝处是否有“皇帝之宝”印章。

清朝作为多民族统治的征服性王朝,自然不可能全汉文,肯定要连系自己的语言文化,因此清朝公文一般同时使用汉文和满文,汉文从右侧直书到中间,满文从左侧直书到中间,诏书也采用这种满汉合璧的书写形式。

登基恩诏

上图的这封登基诏书是顺治元年四月廿二日(1644年5月27日),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迎清军入关。十月初一日,世祖祗告天地宗庙社稷,即皇帝位,定鼎燕京,纪元顺治。这封清朝第一诏书是用纯汉文书写的,黄纸墨书,在诏书末尾日期处,钤盖「制诰之宝」汉文宝印。

罪己诏

罪己诏就是皇帝的检讨书,据统计,在中国历史上,一共有7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,总共有270份左右。

罪己诏

检讨书,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有写过,但总是有那么几个缺德的人叫你当众朗读,自己骂自己,多难受,而罪己诏则是给全天下的人看的,丢脸范围更广,所有罪己诏一般都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,比如晴天娃娃崇祯在朱元璋祖坟被挖后就为了安抚民心、边关将士下达罪己诏;去当晴天娃娃时自缢前下诏“罪己”:“朕自登极十七年,逆贼直逼京师,虽朕凉德藐躬,上干天咎;然皆诸臣误朕。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,去朕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朕尸,勿死伤百姓一人。”。

毛泽东说:“历代皇帝下罪己诏的,没有不亡国的。”其实这句话并不对,汉文帝、汉武帝、唐太宗,清康熙等被称为明君英主的,在盛世时也都下过罪己诏,只是大多罪己诏都是在王朝快亡时皇帝最后挣扎中所用的政治手段

遗诏

遗诏,遗书,意思相近但内容可不一样,遗书通常是一个人凉凉前交代后事、分配遗产的,比如私房钱放床底啦;银行卡密码是wcnmb666啦;我看大儿子顺眼给他多点遗产啦之类的。但遗诏不一样了,遗诏是非常重要的官方文件,会布告四海,让全中国都知道。它一般以老皇帝的口吻起草,但遗诏通常不是皇帝本人写的(因为等皇帝意识到自己要凉凉了早写不动了),而是由大臣或掌握实权的人代写,比如内阁、宰相或篡位者。而且遗诏中往往会把“自己”骂得狗血临头,猪狗不如,毕竟皇帝都凉了,还能爬起来算账不成?而且遗诏还会顺便提一下由谁来继位,此等权力必将遭到各大权力集团的争夺,并往里面加点符合自己利益的内容。

遗诏的内容通常都是按模板来的,开头往往会说感谢的话,感谢天下百姓、感谢前任皇帝(就像学校比赛,获胜者发表感言往往会说感谢老师、感谢父母之类的,真心实意就别想了),并强调朝廷的执政理念。然后再歌颂歌颂已故皇帝的功绩,就算有水分也没事,总要歌颂一下(尽管此区域经常用于骂人……),最后是介绍死因和继承人,死因通常是含糊其词糊弄过去,继承人不管是谁,遗诏免不了要夸他几句,究竟是哪方面比较好,能够接手祖宗传下来的万里江山。

退位诏书

退位诏书,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,1911年武昌起义后,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。清政府被迫任命袁世凯镇压革命。袁世凯以威逼清帝退位诱迫革命党议和,最终南北双方达成协议:袁世凯宣布赞成"共和”,革命党人同意让出大总统职位,并达成优待清室条件,1912年2月12日,清宣统帝爱新觉罗·溥仪以清廷的名义,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封诏书,至此,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。

溥仪退位诏书

文章作者: Ethaniel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Ethaniel !
  目录